欢迎访问天津东兴医院官网!
1、压疮
长期卧床后导致骶骨、脚跟、肩部等与床长期接触的皮肤长期受压。长期受压后导致受压部分的皮肤血流供应障碍,引起缺血、坏死,最后导致压疮。压疮经久不愈导致反复感染,最后引起全身感染而死亡。
处理:要做到勤观察、勤擦洗、勤翻身、勤按摩、勤整理、勤更换。避免潮湿、摩擦和排泄物的刺激。长期卧床的患者需每隔两小时翻一次身,同时要进行身体局部按摩和清洗。一旦发生压疮,需及时到医院对症处理,多数压疮预后较好。
2、肺部感染
肺部感染是长期卧床后最常见的并发症。由于患者长期卧床,肺部的呼吸功能减退,导致痰液无法咳出,最后引起积坠性肺炎。如果肺部感染严重,可引起呼吸衰竭死亡。
处理:加强肺功能锻炼(主动咳嗽、咳痰、深呼吸、吹气球,家属协助拍背排痰等)。根据病情更换卧位姿势。保证营养及水分的摄入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每天通风1~2次,每次15~30分钟,通风时注意患者保暖。
3、下肢深静脉血栓
长期卧床后身体活动受限,血流速度减慢。由于静脉血流速度本身较慢,再加上长期卧床后血流速度进一步减慢,所以容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。深静脉血栓后处理不及时会导致下肢坏死。如果深静脉血栓脱落可能造成肺动脉栓塞、肠系膜栓塞、脑血栓等。死亡风险高。
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表现:单侧肢体的肿胀、疼痛。
深静脉血栓脱落的表现:突发呼吸困难、腹痛、意识障碍等。
处理:卧床时可以在不影响骨折的情况下主动活动下肢(脚踝的背伸、屈曲,抬膝关节,抬髋关节)。每天按摩双下肢,避免血栓。但是如果出现血栓的症状,需立即就医,禁止按摩避免血栓再次脱落。
4、肌肉萎缩、关节僵硬
长期卧床后肌肉长时间不活动,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以及废用性关节炎。
处理:鼓励患者每天定时、适度的做主动性和被动性的肢体活动,注意不同方位关节运动。床上适当的功能锻炼,有助于病情恢复后的早期下地活动。
5、消化功能障碍
长期卧床,由于缺乏活动,导致胃肠蠕动变弱,导致腹胀、食欲缺乏、便秘等并发症。
处理:可予以按摩腹部,每天按摩2~3次。以脐为中心,顺时针环绕按摩,促进肠蠕动。同时控制饮食,少量多餐,多吃易消化的食物,多吃水果蔬菜。
6、泌尿系统感染
长期卧床导致排尿困难、泌尿系统感染、尿潴留。
处理:每天擦洗会阴部,保持会阴干燥。适当多喝水,避免出现感染。
总结:老年人长期卧床并发症多,加强护理、加强功能锻炼是关键。